比賽目的及目標 參賽組別 比賽主題 比賽形式

比賽目的

在數碼化時代,各行各業正迅速轉型,金融科技的發展更促進了存款、借貸、保險、投資及支付等領域的創新。因此,培養青少年的數碼理財素養和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至關重要。

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投委會)連續第三年推行「數碼財智」教育計劃,與教育局及信報教育繼續合作,舉辦數碼財智2025/26-「財智ON AIR」中學生Podcast創作比賽。

比賽旨在提升中學生對投資及借貸概念的認知,幫助他們掌握有效理財以實現個人財務目標的方法,並認識投資和借貸的最新趨勢。得獎學生製作的理財教育Podcast,將會成為學習資源,向公眾推廣數碼理財素養的重要性。

今年比賽首次增設「理財教育周」,讓學生化身成為理財教育推廣大使,在校內向其他同學宣傳數碼理財素養,使更多中學生受惠。

參與「數碼財智」教育計劃能讓學校幫助青少年了解不同貸款和投資工具的特性,學會辨識借貸和投資的潛在風險,協助他們制定個人理財計劃,培育數碼理財素養和能力,為迎接金融科技時代的挑戰奠定基礎。

目標

提升中學生數碼理財素養,建立正確的投資和理財觀念。

鼓勵中學注視並積極推廣數碼理財素養教育。

在校內推廣數碼理財知識,透過朋輩分享,提高中學生的理財意識與實踐能力。

對象

是次比賽歡迎全港中學生參加,設有初級組及高級組,可以個人或小組形式參賽:

初級組 高級組
參賽資格 中一至中三學生 中四至中六學生
參賽形式 個人或小組(2至5人) 個人或小組(2至5人)
  • 所有參賽者必須以學校名義參賽。
  • 每所學校的參賽人數及組別數目不設上限。
  • 每位參賽者只能參加一個小組

比賽環節

初賽

理財教育周

總決賽

比賽總覽

初級組(中一至中三)

主題(二擇其一)
  • 了解債務 善用借貸
  • 數碼時代下的投資
要求
  • 參賽學生須按照所選主題,創作一段不多於3分鐘的Podcast節目(下稱「節目」)內容。節目形式不限,可包括短劇、演講、訪談等。
  • 為「理財教育周」籌辦推廣數碼理財教育的校園活動。
  • 決賽當日向評審團作3分鐘匯報,分享籌辦「理財教育周」的學習成果及經驗。

高級組(中四至中六)

比賽主題(二擇其一)
  • 了解債務 善用借貸
  • 數碼時代下的投資
要求
  • 參賽學生須按照所選主題,創作一段不多於5分鐘的Podcast節目(下稱「節目」)內容。節目形式不限,可包括短劇、演講、訪談等。
  • 為「理財教育周」籌辦推廣數碼理財教育的校園活動。
  • 決賽當日向評審團作3分鐘匯報,分享籌辦「理財教育周」的學習成果及經驗。

初賽

比賽方式
  • 填寫參賽表格,提交以香港中學生為目標聽眾的節目計劃,資料包括:目標聽眾、參賽主題、節目名稱、節目形式、內容大綱(初級組最少300字,高級組最少500字)、隊員分工等
  • 回答參賽表格的問題以闡述學生對比賽主題的了解。
語言
  • 節目計劃︰中文或英文
評審準則

評審將按以下準則評估:

  • 內容與主題(40%)- 節目內容能有效傳達與所選主題相關的教育信息
  • 創意(25%)- 節目的原創性和創新度
  • 吸引力(25%)- 節目能吸引中學生並引起共鳴
  • 對主題的理解(10%)- 回答參賽表格內問題的表現
截止報名日期
  • 2026年1月5日 (星期一)
公布入圍名單
  • 2026年1月23日 (星期五)

理財教育周

比賽方式
  • 於初賽成功晉級的10個初級組單位和10個高級組單位,將成為「理財教育推廣大使」,一同競逐「最佳理財教育推廣大使」獎項。
  • 各單位須自行選擇2026年3月2日至3月7日或3月9日至3月14日在校內向同學推廣數碼理財教育,活動形式不限。
  • 參賽單位須記錄校園推廣活動,並於2026年3月20日決賽當日進行匯報。

大會誠邀全港中學踴躍參與理財教育周,於2026年3月2日至3月7日或3月9日至3月14日期間在校內舉辦與理財教育相關的活動。參與學校可獲頒發電子感謝狀。

決賽

初級組(中一至中三)

高級組(中四至中六)

比賽方式
  • 入圍單位須於2026年2月27日或之前提交Podcast節目錄音,初級組作品不多於3分鐘;高級組作品不多於5分鐘。節目內容須與報名表的節目計劃相符。
  • 於2026年3月20日決賽當日,入圍單位須向評審團作3分鐘匯報,分享籌辦「理財教育周」的學習成果及經驗。
語言
  • Podcast節目:粵語、英語或普通話
  • 匯報:粵語或英語
評審準則

Podcast節目佔總分70%;分享「理財教育周」成果佔總分30%。

Podcast節目評審準則:

  • 內容質素(40%)- 內容的知識性及啟發性
  • 教育效果(30%)- 切合中學生所需,有效傳遞教育信息
  • 表達技巧(20%)- 敘述流暢度及節奏掌控
  • 音效運用(10%)- 音樂或音效運用的效果

分享「理財教育周」成果評審準則:

  • 活動內容(40%)- 活動資訊與主題的相關性及教育效果
  • 活動吸引力(20%)- 活動形式的創意和互動性
  • 活動成效(20%)- 活動參與人數及參加者的反饋意見
  • 滙報表現(20%)- 滙報完整度及表達清晰度

於分享「理財教育周」成果評分中獲取最高分的初級組及高級組單位,將分別獲頒「最佳理財教育推廣大使」獎項。

條款及細則

  • 比賽費用全免。
  • 每個參賽單位只可遞交一份報名表格。重複提交的報名表格將不獲受理。
  • 比賽只接受原創、未曾獲獎、未曾發布(線上/線下)的作品。所有抄襲、翻譯、以人工智能生成、曾獲獎或發布之作品(包括合著)均不會獲接納。如有發現,主辦機構有權取消參賽者的參賽資格。如得獎者觸犯以上條款,必須交還所有獎品、獎狀及獎盃,並向主辦機構作書面道歉。
  • 參賽作品(包括音樂和音效)不可以含有任何產品或公司的資料及廣告成分,或侵犯任何第三者的任何權利(包括知識產權、保密權或私隱權),亦不能含有淫褻、暴力、色情、誹謗、不良意識、侮辱成份或任何具爭議性及不適當的內容。
  • 參賽作品一經遞交,該作品之版權即屬主辦機構所有。參賽者同意及接受主辦機構以任何形式刊載、公開展示其作品及將有關作品製作成任何物品,例如公開展覽會、主辦/協辦機構的網站、社交網站或出版物中公開展示或刊載。
  • 參賽者同意參與是次比賽所列的各項活動及相關宣傳,明白及同意於活動上拍攝的照片及短片可作為主辦及協辦機構日後推廣之用。
  • 本比賽所收集的參賽者個人資料,只供主辦及協辦機構處理有關本比賽的事宜及聯絡得獎者等相關用途。參賽者提供的個人資料將會在比賽結束後三個月內銷毀,按比賽及條件公布的姓名除外。
  • 主辦與協辦機構及其職員、委任機構和其分包商不會向任何參賽者或任何其他人士就或由本比賽所引致而蒙受或遭受他人提出的損害、損失、法律責任、訴訟、法律程序、申索、要求、費用或開支,而負有任何責任。
  • 參賽者一經提交參賽表格及/或參加是次比賽,即代表同意接受及受以上主辦及協辦機構之條款及細則約束。主辦與協辦機構保留接受報名與否的最終決定權利。
  • 主辦及協辦機構對本比賽結果作出的決定是最終及具決定性的。
  • 比賽詳情、細則、條款及條件的中文和英文版本如有牴觸時,將以中文版本為準。
比賽詳情以網站公布為準,主辦及協辦機構保留對是次比賽條款及規則、安排及結果之最終決定權,而毋須承擔任何責任。請參閱本比賽的個人資料及意見收集及免責聲明

主辦機構

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

協辧機構

教育局

合作夥伴

信報教育